新闻资讯

龙伟杰:追求极致精度

  钢铁上雕刻,龙伟误差控制在千分之二以内;从技校出发,杰追一路走向世界技能大赛舞台……他是求极野花社区资源在线播放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教师龙伟杰——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一位用“毫厘精度”诠释工匠精神的致精“00后”。

  2002年,龙伟龙伟杰出生在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一个小山村。杰追父母常年在外务工,求极他跟着爷爷奶奶长大。致精抱着学好一门手艺的龙伟想法,2017年,杰追龙伟杰进入佛山市顺德区郑敬诒职业技术学校数控技术与应用专业学习。求极与数控铣的致精野花社区资源在线播放初次相遇,他就被精密制造的龙伟魔力深深吸引——对图纸参数的反复钻研和准确编程,可以让加工出来的杰追零件以最小误差发挥最大效能,服务于生产生活。求极“每加工好一个零件,拿在手里端详,仿佛在欣赏一件艺术品。”他说。

  龙伟杰的技能逐梦之旅始自学校竞赛班的选拔。着眼于竞赛要求,他扎实训练强技能。在炎炎夏日,车间里机床轰鸣,汗水浸透了龙伟杰的工服;寒冬时节,编程时手指冻得僵硬,他却坚持不戴手套,只为保持操作灵敏度。“那时只觉得,能多学一点,就离头顶的星光更近一步。”龙伟杰回忆。

  数控铣被誉为“在钢铁上雕刻的艺术”,其精度要求堪称“微观世界的极限挑战”。在世界技能大赛中,精度是得分的关键。选手加工制作的零件误差,不得大于0.02毫米,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四分之一。为了达到更高准确率,龙伟杰决心将尺寸误差范围控制在极其严苛的标准——±0.002毫米。

  通往极致精度的路布满荆棘。2018年首次参加省级选拔赛时,龙伟杰因基础薄弱仅获得第11名;在2020年省赛中更因装反零件导致名次跌至倒数第五名。在低谷时,教练的一句话点醒了他:“问题不是用来纠结的,而是用来解决的。”他索性转入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从零开始钻研数控铣技术。

  归零心态和对细节的精益求精是技能进阶的必修课。4年的训练,他每天泡在车间超过12个小时,总训练时长超1.7万个小时。然而,磨炼技能这条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每天待在车间,日复一日重复操作,十分考验心态和抗压能力。遇到瓶颈的时候,龙伟杰也会闹情绪,扛不住压力的时候,也会偷偷掉眼泪。

  2024年9月,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在法国里昂拉开帷幕。数控铣项目赛场内,龙伟杰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赛题难度陡增,钢件加工模块新增7种模式;心理压力与水土不服更让他一度进度滞后。关键时刻,他调整呼吸,将“精度控制”发挥到极致——最终,他以0.001毫米的极限误差击败其他选手。

  夺冠后,他在朋友圈写下:“7年前开始走的路,这一刻总算到了目的地。”在这条路上,他翻越了无数座“山”:从大山娃子到世界冠军,从竞赛新秀到金牌教练,从个人拼搏到肩负国家荣誉……

  赛后,龙伟杰选择留在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任教,积极投身技能推广与人才培养工作。“从选手转型为教师,是从自我突破到助人成长的蜕变。”龙伟杰说,“选手时期专注于个人技能的提升,只管埋头训练就行;成为教师之后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将自己的经验转化为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严谨、专注和有创新精神的技能人才。”

  “荣誉已经属于过去,技能报国的路正在脚下。”龙伟杰说,他致力于将技术积累与世赛经验转化为实训车间里生动的教学实践,推动数控铣技术与智能制造、精密加工和人工智能相结合,并组织团队开展技术攻关和创新。“我想让更多人相信,技能不仅能改变个人命运,更能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飞跃。”

  龙伟杰还积极与行业专家携手攻克技术难题,为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开展技能培训服务。

  在龙伟杰的办公室里,一枚金牌陈列在玻璃柜中。柜旁贴着一张泛黄的照片:少年时代的他站在故乡的山丘上,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如今,他早已越过山丘,但新的更高更远的山峰仍在等他攀登、翻越。

  • 相约安徽·向春而行丨“樱”你而来!不用羡慕别人的朋友圈 看樱花就在瑶海!
  • 593岁“盐步老龙”出水!龙舟精神点燃十五运会赛事激情
  • 浓情端午 与爱同行
  • 2025中国平安“妈妈的针线活”年度焕新计划在深启动
  • 相约安徽·向春而行|和肥西这些乡野田园一起“跑进”春天
  • 强降雨致京广线部分普速旅客列车停运 高铁暂未受影响
  • 广东已建成28个市域产教联合体、111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 注意!受暴雨影响,19日深圳铁路停运这些普速列车
  • 中国首个“全球通办”婚姻登记场所在厦门鼓浪屿启用
  • 中考美术免费公益辅导:开启艺术升学大门
  • 汉阴县信访局开展《信访工作条例》集中宣传活动
  • 汉阴:三柳田园综合体开启“稻+”模式
  • 高工资引“转行潮” 持证月嫂 不少好的依旧难找
  • 合肥市长江路幼儿园教育集团:夯实笃行抓质量 凝心聚力促进步
  • 汉阴县凤台幼儿园党支部组织党员参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 首套房贷折扣重回厦门市场 购房者月供款可省好几百
  • 厦门注册志愿者超70万 累计记录志愿服务586万多小时
  • 菜贱伤农:一个暖棚赔两千元
  • 天空放晴 “裤存不足”的厦门市民开启花式晾晒模式
  • 一体化先打通“断头路”
  • 关键词: